Saturday, November 25, 2023

2022年观影记。

话剧惊梦的现场


谁能想到最让人感到无望的时候是在第三年呢?

今年总共观影62部,有13部是在电影院看的,还看了两场话剧。在整个比较糟糕的2022年已经算是还不错。不过,仍然有大量的时间是花在了Drama Online上,也因此知道和重温了很多经典,非常开心。

Blue/Orange(Howard Davies2005)
 by BBC Video. 非常赞!本子好到出奇!形式简洁而紧张感持续,表演也很赞。在一个兰波、金斯伯格的时代我们如何判断正常与疯狂?啊对了还有丁丁、种族主义与办公室政治。“我看见这一代的头脑毁于疯狂。”

再回想起法农笔下阿尔及利亚的精神分裂症;啊后殖民在此处。 

热铁皮屋顶上的猫 / Cat on a Hot Tin Roof‎  (Benedict Andrews,2018) 

National Theatre Live。虽然觉得TW过于华丽但还是很喜欢,甚至不时感到弘一法师那句“悲欣交集”(不管你们怎么说人家毕竟是演过茶花女的人)。本场表演上佳,尤其Sienna Miller(Maggie)和big daddy,口音也都非常迷之迷人。TW凑齐了家庭中的一切戏剧元素,但family crisis的加入反而有点削弱了主题(并且无聊)。其中最具吸引力的除了夫妻之间那种近乎邪恶的性张力,反而是地道红脖子的big daddy扮演起心理医生角色的一场戏,非常反转。如果那clean & true的东西同时也是normal的,这一切的意义何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是一部完全过时的戏,但毫不过时地讲述的(曾经)不可讲诉的禁忌。现实才是hot tin roof,Well, wouldn't it be funny if that were true.

顺便也读了另外两个剧本。感冒着看Tennessee Williams真是,涕泪并流。The charm of the defeated. “玻璃动物园”被译者认为“比较高雅、富于诗意”,还真是80年代的禁欲主义,我倒是觉得比较苍白,相对单薄,虽然仍然有非常动人和极富象征性的意义。“鬣蜥的夜晚”其实更为平衡,而且如禁欲主义的译者注意到,最后也摆脱了情欲走向生命的大和谐(不对)大自由。但说教意味太浓,还是中间的乱哄哄比较有趣!

3 玩偶之家 /A Doll's House(David Thacker,1992)

 1992年BBC Video录制版。Juliet Stevenson扮演的娜拉美丽、脆弱而不稳定,被NYT称之为An Ideological Nora除了经典的结局对白(想想这是1879年的作品就觉得非常震撼),易卜生对于当时家庭、婚姻、性别关系的现实刻画更值得注意,这more or less就是《家庭、国家与私有制的起源》(1884)中描绘的家庭。而自我,在家庭、社会、法律、宗教之外也已经发生。比较满意对于before的刻画因为如果仅仅把Torva理解为玩弄(玩偶),这种完美家庭中的结构性问题就完全失去意义了。Nora那句话:You and I would have to change so much that- our life together could become a marriage. 像是个语言又像是个诅咒:只是还没有够。完全可以对标弗拉德里:“”我们现在关于资本主义生产行将消灭以后的两性关系的秩序所能推想的,主要是否定性质的,……但是取而代之的将是什么呢?这要在新的一代成长起来的时候才能确定。”

另外也看了NTL的茱莉小姐/Julie‎ (Carrie Cracknell, 2018),第一部斯特林堡,相当大胆的改编,但完全忠实于剧作家的判断:“茱莉小姐是一种现代性格”,且在一个世纪之后仍然具有极大的诠释空间与魅力。“玩偶之家”的九年之后,另一个角度的思考。甚至,当阶级、荣誉看起来已经不成问题的时候,还有什么在规定和塑造着我们。

4 认真的重要性/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Michael Fentiman,2018) 

啊不能再好看!王尔德也太金句王了。延续了莎士比亚喜剧身份可变性的主题,而赋予更深的社会性讽刺和王尔德的妙语连珠。真想在剧场里看,和大家一起笑死,且不戴口罩!In matters of grave importance, style not sincerity is the vital thing. We live, I regret to say, in an era of surfaces.
以及The truth is rarely pure and never simple. ,是不是Cat on a hot tin roof在这里有个回响?
但在精巧与笑声之外,王尔德对于真诚性那近乎猛烈的攻击以及背后的思考,又与其人生形成了奇妙的互文。《不可儿戏》的上映是在1895年的情人节,大获成功的三个月后,王尔德因鸡奸罪入狱。
另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在1988年的盛夏,前The Velvet Underground的主场Nico被发现死在自己的自行车旁,据发现她那对年轻夫妇说,当时她手里紧紧攥着一本奥斯卡·王尔德,他们是同一日出生的。

5 哈姆雷特/Hamlet (Nicholas Hytner, 2010)

又是一部National Theatre Live。Rory Kinnear的哈姆雷特至少比较符合“胖胖”,虽然大部分时候我们内省型的人设都忘记了这一点。NT表演仍然上佳,剧中剧仍然是亮点。如果莎士比亚的喜剧在“我可能不是我”上面毫无难度的话,哈姆雷特是一个悲剧的典型:“我如何(有意)在不是我的表象之下找到我/表达我”。非常现代性,非常悲剧性。以及莎士比亚同样是金句之王。

这么一想哈利波特也非常哈姆雷特,记得小说里戴上分院帽的时刻哈利波特想:“如果帽子提出有一所专门让优柔寡断的人进的学院,那倒是对他最合适的地方。”同样怀着杀父之仇(至少),同样有着复杂漫长的报仇历程,甚至同样的同归于尽(如果不开挂的话),唔。可惜这一特质在电影里被削弱了,可能罗琳阿姨是对的,不该让美国人来拍(看天)


————————然后是继续对着小屏幕的时光————————

6 湖畔的陌生人 L'Inconnu du lac‎ (Alain Guiraudie, 2013)

学世界上古史的时候怎么也想不到arcadia是这样的。永远湖光山色,永远艳阳高照直到。这一类摄影通常并不太喜欢,过曝而缺乏焦点的画面;在此之后大概会多一点领悟。去社会议题化的同志题材能在人类的情爱、孤独、死亡本能上有什么参与度,这部电影以近乎极简的形式给出了令人满意的答案;虽然最后十分钟有点过分戏剧化。最后声效一流,有哼哼唧唧都不妨再听一遍。

7 何处是我朋友的家 خانه دوست کجاست؟‎‎ (Abbas Kiarostami, 1987)

大概迟到了20年才补上的作业,不能更喜欢了。虽然很东方,但仍然愿意引用费孝通的观察: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规训,多过最专制国家的臣民。现代教育和传统权力同样具有的荒谬感,但却并非是反抗的形式,如同那朵花带来的微妙善意以及一点点讽刺。寓言般的,阿穆德爬上山坡、穿过丛林,踯躅在迷宫版的村庄,无比耐心。白天我们看到的都是关闭的门,夜里才有那透出灯光的一扇扇窗。是否真的是乐观得无可救药的八零年代。

——————本年的金鸡影展上一共看了十一部,而且并没有认真查核酸(虽然有做一个核酸保鲜度的表格),除了大屏幕上重温的教父系列,有两部感觉值得重温。————————

8 地中海热/ Mediterranean Fever‎ (Maha Haj,2022)  

 一个叫瓦利德的抑郁症兼没写出书的作家小胖子决定去死,本来不受待见的邻居因为手艺活儿得到了他的重视,结果一番扰攘之后,邻居死了他没死,又有了新的邻居,当听说新邻居是麻醉师的时候小胖子露出了笑容。一个充满黑色幽默的小故事,但这发生在海法,电视新闻画面充满了爆炸和抗议,医院表格中的宗教信仰一栏像是一种歧视,儿子因为巴勒斯坦的首都在哪里而被怀疑得上了地中海热。如果说樱桃的滋味是一次超越,这只是一场谐趣。

另外,这个试图用阿拉伯语创造的未成文作家最后敲下的是契诃夫一句不那么著名的“天气很好,要么喝茶,要么上吊”,而写作撒旦诗篇的Rushdie在其隐居岁月中选择了两位最喜欢的作家来组成他的化名,分别是安东·契诃夫和约瑟夫·康拉德。

9 束胸/Corsage‎ (Marie Kreutzer, 2022)  
有一颗星是给这么摇滚的茜茜公主中年危机的。常年节食,几乎没有性生活(为了避免流言蜚语、乱伦以及高龄生育),对于科学和政治的兴趣几乎不被倾听而不断被强化外貌与皇权的符号意味,她只能在户外运动、在马背上找到慰藉,在疯人院被束缚、被电击的疯女人身上看到自己。还以为医生会建议盆腔按摩(不确定有否时代误植),和医生建议的海洛因不知道哪个更可怕。女儿说,你的行为太不得体了,你让我们蒙羞;甚至在被替换的时候称赞说:这时候你才特别端庄。那个镜头长长的停留真是令人头皮发麻。画面唯美而富于质感,配乐突兀而非不合适,能让一位皇后的抑郁长久的动人心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最后是今年难忘的现场话剧体验————
10 驚夢 (陈佩斯)
太满足了!我只想说,感谢那些当国军将领说出“等你们得到权力的时候再说吧”时鼓掌的观众!我本来只是轻轻拍了拍手,是你们鼓励了我!
——毕竟这是一个动不动就会有人惊讶“这个是可以说的吗”的时代。
——当我爸爸听说了这场戏及其现场反应的时候叹了一口气说,可见人以群分。





Saturday, May 20, 2023

2022年读书记。

(冬日读《青年路德》留念)

今年号称读书过百,其实有三十来本书都是因为翻出来大学时期的读书笔记补标的;所以实在算不上勤奋。但翻一下豆瓣记录还是觉得有两件事觉得还不错。一是有超过十本的五星书,证明自己没有花太多时间去消磨,二是读了一些好的中文,不是总在翻译书的非驴非马中打转。

一、白痴 (陀思妥耶夫斯基),上海译文,2006

其他不论,我一定更愿意和陀思妥耶斯基谈恋爱。他对于人类情感中的各种嗔痴怨怖的描述,至今仍然觉得太刺目,太上头;毕竟我们都学会了不再用裸眼直视日食。

等待重读。

二、诚与真莱昂内尔·特里林),江苏教育,2006

万分精彩!只有最后一章尼采、佛洛依德、阿尔都塞那里打了点折扣(已经超越文学),但也不妨碍有趣。最意外(也不该意外)的是结尾部分正在读的Dr. Laing的出镜。啊在阅读(大部分已死的而不朽的)的世界里时间是多向的,你爱的人总有一天会在适当的地方团聚。——好气!米兰昆德拉已经说过了!mostly

后来还发现不止Dr.Laing;以及幸好对最后一章保留了意见!但仍然是一本在读后感到庆幸,庆幸自己无意之中读了如此重要和富于启发性的一本书。

三、抑郁与超越(逯耀东),三联,2008

虽然一颗星是专门给遗稿带来的不完整感和重重叠叠感,但对于外行来说相当好看了;也并不介意重重叠叠,有种老师划重点的感觉。大概是出于台大的文史传统,有些不同于现代史学的清通文气。最后,有点遗憾没有提升“超越”,但也不遗憾,毕竟早有《那汉子》在那里了。

四、奶酪与蛆虫(卡洛·金茨堡),广西师大,2021

吐个槽,如果觉得微观就是要容忍琐碎无聊的话,八成没真的看过这本。不过对于费弗尔严格来说应该是发展以及更加学科规训,未见得就是好事(仅此意义上)。最后,最后几章最见精彩,尤其是磨坊主如何在第一次审判以后偷生、压抑,最后哀叹为何没有在十五岁的时候死去,真是,心有戚戚焉!

五、洛杉矶最后的古怪一日(安·比蒂),译林,2014

事实上是三本安比蒂一起读完的。十分精致、优美,值得细细咀嚼。自觉而充满内省的浮游在生活的表层。自由不一定是自由上升,更可能是自由落体,没有界限。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其人物进入的方式,第三人称全都旁若无人,登堂入室,倒是“我”每每令人不知所措:“我”是谁?跟最开始出现的某某和某某什么关系?禅家有个话头“念佛是谁”,真是东海西海心同理同啊~

六、潮汐图(林棹),上海文艺,2022

可能会是今年最精彩的一本书。语言恣意汪洋,视野渺无边际,但若稍微挑剔一点,读到后面未免觉得太面面俱到,性别、方言、人物、东方与西方、分类学、动物园、帝国主义,简直滴水不漏,该有的都有了。形式至上,且如果是非(简体)中文的话大概会大打折扣。不过不妨碍给五星。

七、乌金的牙齿(万玛才旦),中信,2019

非常精彩,尤其是比他的电影更精彩。无论塔洛、气球还是撞死一只羊,小说本身都非常质朴、完整并且干净,可惜电影里总是忍不住多出一点什么来,多那一点就变得做作了起来。

更可惜的是,万玛才旦在今年5月8日遽然离世。虽然谈不上有什么感情,但意识到这个人不会再有新的作品出现。之前曾经post了他的一个未收入短篇小说到豆瓣小组,似乎是最后的作品了,也算纪念。

八、青年路德(埃里克·埃里克森),上海人民,2021

简直太感人了!稳居年度十佳!不同于那些“只出生一次的人”,路德如何熬过青少年,渡过一次次的危机,最终,“当他成为了他父亲希望他成为的那种人,……他最深切的临床绝望就出现了”。一个粗俗而真诚(或者以粗俗为真诚)的非文艺复兴人在阴郁的中世纪之秋,将一种个体的(不断重复的)病态经验变成人类普遍的病态经验,看到他就是看到我们自己。——我们:达尔文、弗洛伊德,某些时候的克尔凯戈尔;埃里克森建立起来的隐秘联盟。

这大概也是近几年看得最认真的一本书,后来写了一篇书评发表在《读书》杂志上。

九、无名的裘德(托马斯·哈代),广西师大,2021

读彼得盖伊最好的预备!以大量的宗教语言、毫不现代的作者意识书写的一个极其现代(盖伊说很多时候大家说的现代就是淫秽)的故事。作为维多利亚晚期的作者,其中关于性(就是这个词)、婚姻与亲密关系(以及制度毫不妥协地被作为人性的对立)的讨论与理解堪称超前(这是女主角的话,我们早出现了五十年);而如果把DH劳伦斯作为一个标志(儿子与情人),早了十三年。

可惜的是去年写关于《家庭革命》的书评时还没有读到这本书,因为显然像傅斯年这样的人也有过着迷于哈代的时间。

十、隐谷路(罗伯特·科尔克),中信,2021

非常优秀的非虚构作品,简直每一页都充满了痛苦和愤怒。最令人感叹的是,即使作者和医学界都摒弃了“精神病母亲”的假说,最后一切实际的责任包括责备都还是留在母亲身上,那个实现了梦想读了博士、事业尚算成功并且不耽误外遇的父亲呢,赋予生命给十二个子女,长年不在,较早去世。很难令人不厌恶。O home, sweet home.

还包括,又读了一本库切(《好故事》;在对谈中他真是such a pain in the ass),又读了一本Dr.Laign(《理智、疯狂与家庭》;病例记录太有力想读英文),年终读完了一本门罗(《我年轻时的朋友》;感情不变) ,以及读完了一本田纳西·威廉姆斯(《外国当代剧作选 3》非常喜欢但是激情都给了舞台剧)。这些都算是能够激荡人心,引发思考的好书。

读书还是令人快乐的!——发现这一点真是让人快乐!


Sunday, February 12, 2023

2022年。


新冠三年,却也是最崩坏,最诡异的一年。核酸和被限行的次数远超过去两年,似乎一直在尽量维持正常生活的努力中。而到了年底风向陡变,推推搡搡,犹犹豫豫中似乎就翻了过去。所以这一年显得特别漫长。 有很多即时的记录,要费点力气才能想起到底是在说什么,有些根本记不起来了。

真个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一月。二访培田村,梅花很好,吃得很好。这一趟一直走到了汀洲。




二月。山中一日,世间多时。被囚禁的母亲,俄乌战争,都至今无解。




 三月。全是雨天。又进入了一次次的核酸和封控。
        


 

四月。又经历了一组密集核酸不能出市,去了同安文庙。也是四月之声的四月。这个视频至今没有勇气完整地听完。



五月。仍然在下雨。又是泡在(长庚)医院里的一个月。——没那么夸张,但今年确实多了一个身份就是高血压患者。



六月。而我甚至都不记得到底发生了什么。



七月。上山避暑,去了德化的石牛山、永春的雪山(因为有雪山岩寺而得名,并没有雪),都是很近也还不错的地方,虽然仍然需要保持几乎每天一检的节奏。

有天晚上睡觉时房间里关了一只萤火虫。


 

八月。去了一趟贵阳,是一年多以来第一次出省了。见到师门各位异常开心,而大家都似乎都在交流养生心得也是非常唏嘘了。得闲去青岩古镇逛街喝咖啡。


 

九月。在日常核酸和一周一次核酸的流转中。以下这条金色之路正是平时做核酸排队的地方。


 

十月。几乎这一年很多人都在猜测着这个月的大会之后“到底会发生什么”或者“其实什么也不会发生”,但没想到真的有发生,而我们至今未能知道那段视频的含义……


 

十一月。或许称得上一场革命,应该有一页空白来记忆。



十二月。随着政策的急转,愤怒的声音变成具体的病痛铺天盖地的袭来。提前终结的一年。



今年好像遭遇了好几位广义上的心理学家,比如Dr.Kübler-Ross和她的五阶段论:denial, anger, bargaining, depression and acceptance;比如Dr Laign读完了第二本而Erik Erikson读完了第一本;比如和库切对谈的心理治疗师,以及《隐谷路》上那不知道多少位精神病学家。

今年换上的头像来自倪匡的一枚闲章,曰:“岂止八九”;他曾经自述其来历:

『豈止八九』是一九五七年在上海,街頭看到上海名家高甜心,淪落在擺攤子,向他買石頭請他刻的,將近半世紀了!」

虽然理智知道这是说的“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下意识反应仍然是“哗这不得被封号”;无论是哪个意义都值得留存。

今年常常想起的一个词则是moral luck。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Saturday, September 10, 2022

2021年听音记。


 

新冠二年,唯一听的一个现场是11月的一场市民音乐会,两位钢琴师分别来自东欧和南美,技术一般,但这时候能出现的现场演奏,感觉都是冒险家。


不仅现场音乐仍然难求,连一些订阅的服务也因为网络技术原因一一失效,只能依赖学校的数据库,倒也有些意外之喜。但有很多专辑只能听了一遍就不能重温,就很难像以前那样选出心水之作了。春节期间为了回报柏林爱乐去年的新冠免费订了一个月;上半年在KKbox又七七八八听了一堆摇滚和民谣,后半年就只能在各大高校都有的kuke(我使用的似乎是pku的账号)里面,虽然古典、爵士和世界音乐也都有不错的内容,尤其nonesuch厂牌一直钟爱,但与现实世界渐行渐远。如同监狱里的人只能看英华大辞典,居然也能读得津津有味。

对于明年也并没有期待。

一、来自kkbox的新碟

  1. 冀西南林路行(万能青年旅店 / 2020/ 独立发行)
算是年度事件了。在Youtube上先听为快,又通过kkbox听了好几遍。不得不说万青总让我忧喜参半,有主唱的时候是走出校园的纯情修仙民谣风,闭嘴以后又隐隐有大家气派,编曲配乐俱佳。就,很奇怪!

  1. 野蓮出庄(生祥樂隊 / 2020/ 山下民謠)
突然意识到林生祥说的这(首先应该)是客家菜啊!是我在海岛上最经常吃的“本地菜”(海鲜什么都是带外地朋友吃的),口水就不由得流了下来……不过在这个时代赞美围着灶台的女人,从哪个角度看都蛮可疑的就是了。总之毕竟这是唱过“阿钦当县长”的那把声音。食物果然是最能弥合任何社会撕裂的存在!

二、怀旧经典

  1. At Folsom Prison(Johnny Cash / 1968 / Legacy)
1968年Johny Cash在Folsom州立监狱为囚犯们唱了一堆古怪而阴郁的歌;这件事我觉得比音乐节牛逼多了。另外TBBT的fans可以注意到其中有一首“Dark as the Dungeon”,就是Sheldon唱给Raj听的的那首矿工之歌。
然后关于六十年代,听了The Band, The West Coast Pop Art Experimental Band,Bob Dylan, The Rolling Stone等等等等(所以非常确信“醉乡民谣” Inside Llewyn Davis非常无趣。

  1. Autobahn(Kraftwerk / 1974/ Mercury)
70年代的作品必须给Kraftwerk,突然发现移动硬盘上存过他们的全集。

  1. Barbed Wire Kisses / B-Sides And More (The Jesus and Mary Chain / 1988 / Blanco y Negro)
80年代给了 The Jesus and Mary Chain. 第一首Kill surf City就很赞了。以为 Surf city(Jan and Dean,1963)那喜气洋洋的劲儿被Ramones(Acid Eaters,1993)搞得就够狠了,没想到1988年的耶稣和玛丽陈就已经把这曲子玩出了花儿!(而且原来真的有个surf city)
  1. 柴拉可汗(李建复 / 1981/ 四海唱片)
借着kkbox听的台湾民歌时代;柴拉可汗算是唯一可以接受的国族想象方式,配连载版时期的金庸非常合适。最近去世的一位老师尚可以/不妨在这样的语境中,大概也是空谷足音了。仅就音乐而言非常才气纵横,好几首曲子都有着大胆而清新的尝试。这段故事怎么讲也都是“幻海奇情”。(这么看那位70年代末就溜回故土的阿姨也真是奇女子啊)整体感非常强,很有概念专辑的味道
相比之下,一千个春天比较平庸一些,大概也是希望实现一点平衡。今天来听这些当然是主旋律,但彼时还没解严,当年神州诗社的温瑞安和方娥真还被驱逐出境。这时候遥想的塞外风光,寒山斜阳,又自有一番曲折的向往在其中了。

  1. Koncert [Musikkassette](Dg 307 / 1999/ Indies Scope Records
来自布拉格的七零年代地下实验乐队。这张专辑是1992年重组后的作品,仍然是捷克老灵魂!

  1. Mingus Ah Um(Charles Mingus / 1999/ Sony)
1959;早于The Black Saint and the Sinner Lady的Mingus;不过是先看中的封面,作者是夏威夷日裔设计师,藤田贞光(S. Neil Fujita)


三、只剩Kuke的年末时光
  1. Shostakovich: Piano Concerto No.1 / Concerto for two pianos / Piano Quintet(2007 / EMI)
因为音乐海盗们的介绍(开头那个)主要听94号双钢琴,但也是第一张 Martha Argerich,非常灵动轻盈;但就……不太像肖斯塔科维奇啊……肖邦会不会更合适……

  1. Georgian Voices(Rustavi Ensemble / 1991 / Nonesuch)
来自格鲁吉亚,很多人都觉得很像保加利亚合唱团。看了地图才知道格鲁吉亚位于南高加索,地跨欧亚大陆。 Rustavi Ensemble成立于1968年,曾于2001年获得Pacha奖,以表彰其在格鲁吉亚共和国保护和促进格鲁吉亚复调音乐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网站上可以看到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