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8, 2018

2017年读书记。

失去了各种统计工具之后我只能手动计算出去年的读书数,而这个数字是:116。如果没有数错的话,状态如此糟糕的一年还能读书过百只能说明一件事:小说读得太多了,太多了,太多了……

但仍然要费劲选出十本书推荐——否则怎么鼓励自己多读好书呢?这一年很多事都做得很勉强,读书才是生活中最基本的结构;去年很好的一件事是逐渐可以从工作中找点读书的感觉,算是幸运。所以,该用功一点了。



1、长安十二时辰
马伯庸 / 湖南文艺 / 2017

抱歉第一本书就这么不正经,也抱歉因为住院才看完了亲王这些年的几个长篇。这本书结构紧凑,情节生动,非常适合一个人躺在床上行动不便的时刻。当一个人在一天主要活动是把重心从左臀移到右臀,而最大的动作是吊着水去上厕所时,能mentally和张小敬跳跃奔跑在千年以前的长安一起打怪真是太愉快的经历。从一个工程师转为专业作家,亲王体现出了足够的能力;虽然我还是有些怀念那样恣意挥洒的业余精神——也是时代了。
另外读的一本就是《古董局中局》。叙事与语言风格与前一本非常不同;这就是我说的“专业”。同时这本书有着很明晰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意味,联系到亲王最近对于历史研究的注意,想必聪明人换个领域也能左右逢源吧。呜呼,祥瑞御免!



2、合作的复杂性 : 基于参与者竞争与合作的模型 
[美]阿克塞尔罗德 / 上海人民 / 2008年 

距离读这本书的第一部《合作的进化》已经过去了8年;这次我们学习到的生物体的美德包括宽容(遭受到一定条件下的背叛之后仍然选择合作)与悔悟(对于自己无意形成的背叛马上停止并不能为对方的报复激怒)。尤其要增加一颗星的是,冷战时期对于如何实现人类的合作(以及避免共同毁灭)曾经有过非常深入的研究,这些经验在后冷战时期还适用吗?
此外还有一本《人文科学的逻辑》也令人印象深刻。开始觉得“人能做什么”大概只能退回去想“人不能做什么”,这或许又是自我解释与放弃,但在看起来AI高歌猛进的时代也不是没有意义的事。另外,作为一位疑似莱布尼茨专家,译者相当用心,虽然译者注在有些篇目已经超过了原文,但看起来仍然让人非常愉快。


3、黑暗塔(系列)
斯蒂芬·金 /人民文学/2006-2009
今年一个重要的事件是终于下定决心读完了七本黑暗塔。《枪侠》浓郁的西部片风格和过度的铺陈让我曾经不得其门,但时隔五年还是在《三张牌》的瘾君子身上找到了共鸣——这也真是一件奇怪的事:大汗淋漓觉得自己快要死了这件事足够让你对世界产生一些新的理解。于是《荒原》上与邪恶的小火车头布莱因进入佳境,《卡拉之狼》略嫌拖沓却呈现出浓厚的古典主义意味,最后要说的就是《苏珊娜之歌》了。 虽然这本书因为长度和精神分裂的程度被不少书迷嫌弃,但这恰恰是我在《三张牌》之外最爱的另一部。苏珊娜的故事伴随着六十年代民权运动的诸多细节,可与《亚特兰蒂之心》参看。正是因为这本书我才了解到了“密西西比之夏”,也对正在读的Malcolm X自传有了更多的理解。只是那首动人心魄的民谣我一直没能找到。
大约用了大半年时间终于到达了最后一本《黑暗之塔》。 一整部对于美国现代历史、西部片传统与六十年代流行文化的神奇糅合;也是金迷的奇异探险(结巴比尔出现的时候快要哭了)。从第一部到第七部的读者数来看,豆瓣上现在的完赛比例为42%,为了这一段漫长的旅程加一颗星。说谢啦,祝天长夜爽。



4、福尔摩斯先生
[美]米奇·库林 /  山东文艺/ 2016

这一年又读了和复习了一些推理小说,但似乎很难找到比阿婆更有趣和更令人感动的了;除了福尔摩斯。这部似乎不太推理的推理小说我给了五颗星, 给约翰华生,给迈克罗夫特福尔摩斯,给帝国的荣耀给人类进步的信念一个最后的结局。那不是意识流,那只是迟暮英雄的记忆力。
另一本令人惊异的小说来自已经通过译文版了解的《全系玫瑰碎片》,每个早上都读得心花怒放!可是啊这1980年代就被揭露的幻象都没能让你去学会编程。


5、在乌苏里的莽林(上下册)
阿尔谢尼耶夫 / 商务印书馆 / 1977 

每个人都会被德尔苏迷住吧!他的勇敢、天真(黑龙江大学俄语系翻译组居功至伟)以及独特的万物有灵论。我因为这会是无数个“人类学家与他背后的野蛮人”那样愉快而无结局的故事,没想到却是“纯洁的原始人在现代都市的末路”。──另一个常见的套路,却仍然令人悲伤。俄国人指着太阳问德尔苏那是什么,试图听到另一个万物有灵论的解释,结果德尔苏惊讶地看着俄国人,那是太阳你不知道吗?
在西伯利亚大铁路上的第一天我们就惊讶于傍晚薄雾笼罩的山林,看起来真是万物有灵的样子;但记住它不是你自作多情去理解的样子。


6、小逻辑
(德)黑格尔 / 商务印书馆 / 1997

2003年去哲学系蹭课的时候买的,总算读完了。先随便记一句,一些将黑格尔视作过时的现代学者就其思维方式而言仍然是庸俗的啊。 令人惊异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可以深入到何种程度;而在此之后,人类作为一个种群看起来仍然毫无进步。
这本书的另一个意义则是纪念在哲学系蹭课的时光。寒假回家专门去找到了当年余平老师讲授这本书的笔记(“哲学通论Ⅲ”)。可惜,在至今萦耳的记忆中,这位老师以其思辨的深度与韵味,把这本书讲成了一种特殊的方式;以至于我站在当年笔记的基础上暗中提升自己段数的阴谋只能宣告失败。



7、安娜·卡列尼娜
(俄罗斯)列夫·托尔斯泰/ 人民文学 / 1981年

非常惭愧,即使是在去过俄罗斯以后仍然没有打起精神来读这本书——反而是立陶宛芭蕾舞团的演绎鼓励了我。其中对于“车站”这一情节的还原和重视不知怎么的就让我决定开始读这本书。 安娜臨死前的暴走與獨白真是令人驚異的超級高潮,那一刻託翁一定是附體在安娜,在每一個狂躁抑鬱而充滿激情的心靈上。不僅如此,他還以深切的理解力附着在這劇變時代中每一個不安的靈魂之上,簡直是難以想象。所以,家庭革命與農村改革有什麼關係?那安娜與列文有什麼關係?后来再重温了柏林的“狐狸与刺猬”论。怎么办,这个变动的时代已经被托尔斯泰写过了,而托尔斯泰已经被柏林写过了。太沮丧!
另外,关于俄罗斯文学还有一本外研社编的《俄罗斯文学名著赏析》(诗歌、戏剧篇》读得更早,算是 非常羞愧地被一本教材启蒙了俄罗斯文学。里面说俄罗斯的诗歌至今仍然建立在格律诗的基础上;即使是对西里尔字母已经忘光光,读诗的时候仍然可以感受到一种内在的节奏,简直就像某些语言不明就里地在脑中响起一样,真是奇妙无比的感受。再想象一下孩子们在没收到新年礼物时会齐声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罗布茨基在列宁格勒车站售票处当众朗诵《献给约翰邓恩的大哀歌》;甚至维索茨基也和阿赫玛托娃和马雅可夫斯基一样放在这个文学经典的序列中,都感动得要死。啊原来整个俄罗斯之行的高潮是在结束后的半年时才到达的。


8、白鲸
麦尔维尔 / 上海译文 / 1982
Bob Dylan得奖以后拖沓了很久才发布的感言,我又拖沓了很久才听了这个感言,然后才想起来去看这本书——当然照例拖沓了很久;否则怎么称得上文艺中老年?
“管我叫以实玛利吧。”——这个开头大概比安娜卡列尼娜更吸引我;更令人惊异的是整本书都能保持这种气概。非常特别、百科全书式的写法,某种程度上更类似一本在鲸的世界中包罗万象的手账:疯子,鲸鱼,and everything。对于公元一八五一年十二月十六日午后一时十五分十五秒的人来说,这次疯狂的旅行追寻的是一个终将灭绝的物种;我却总觉得这是人类逃亡的太空歌剧。
另外, 这本书的开头是和恐龙读本一起看的,对于那些巨大事物我们常常一无所知;这本书的结尾是和“老兽”一起看的,对于那些巨大事物的死去我们仍然一无所知。是生,是死,是利维坦。


9、史学四种
吕思勉 / 上海人民 / 1981年

又一个“是的我知道他很厉害但是到现在我才知道他有多厉害”的读书人。随便抄两句:“袁世凯和筹安会中人,想做皇帝,想推戴人家做皇帝时,亦何尝没有他们的历史知识?在中国历史上,皇帝是如此做成的;推戴人家做皇帝,是如此而成功的;岂能说是没有?以当时的情形而言论,反对的人,自然不会没有的,然而据历史上的成例推测,岂不可期其软化?即有少数人不肯软化,又岂不可望其削平?”——今日读来,却又是另一番滋味了。
另外两本类似的书一是钱钟书的《管锥编》: 以知识的广博度碾压了群众之后,钱钟书又以其幽默与八卦的气质保证了永远和人民站在一起。一是斯金纳的《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前言的段数非常高,所以如果对政治史没兴趣至少可以翻翻前言。

【以下四星】


10、现代性的五个悖论 
【法】安托瓦纳·贡巴尼翁 / 商务印书馆 / 2005

幸亏这几年对于形象艺术与艺术史的了解稍微增加了一点,否则大概会错锢这本薄薄的小书。其中谈到的“新的威望”、“未来教”、“理论的恐怖主义”、“受骗者的市场”、“后现代主义的出尔反尔”等等都非常有启发性。(在透过这些略嫌危言耸听的名词之后)
由此也可以看到,在如何表达“现代”这个问题上,历史学真的太不“艺术”了。一个策展人能想出来的题目都比很多人多! 同时亦可见很多人理解的“现代性”是多么粗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