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anuary 18, 2020

2019年观影记。

今年虽然花在影院的时间不少,但也有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的影象上,所以留下的除了这一段时间的记忆之外,也只是再一个回顾的列表。

以及,今年有很多都是在一些奇怪的在线播放网站看到(比如“天边一朵云”),本来就是声光幻影,再加上屏幕上方滚动的“澳门赌局”、“日本AV女优发牌”;现实世界是我们连女性(有时候也包括男性的)乳房都不可以在屏幕上出现。这样的观影环境可以说双倍超现实了。

1、春风沉醉的夜晚
2009/ 中国大陆 / 娄烨
新舊之間彷徨歧路的後五四青年在後八九時代的中年同性戀人口中被輕輕念出,依然是缺乏勇氣、無力掙扎的現實。「我從來都沒有什麼問題」;除此之外,全是風聲。沒有邊界,缺乏聯繫。絕望不是那隻死掉的黃狗,而是人可以一次一次的死去而他人毫無察覺,像是一個詛咒,沒有止境。
今年大概看了4部娄烨的电影;包括被删减得支离破碎以致成为另一传奇文本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这一部毫不奇情、毫无社会,但却最直接的表达着娄烨的浪漫主义。


2、你那边几点 / 你那邊幾點
2001-09-26 / 法国 / 中国台湾 / 蔡明亮
对于时差这件事持续着迷。未来世界的人们可以在手机上设置world clock,可以看到时间、天気、日出日落,下雨下雪,但仍然只是在各自的牢笼中移动、饮食、做爱或者自慰。爱煞小康去拨动大钟的那一幕;画地为牢的不是空间,而是时间。
也是在今年突然对于蔡明亮有了某种理解;三部。还在找天桥不见了。


3、罗马 / Roma
2018/ 墨西哥 / 美国 / 阿方索·卡隆
今年大部分的引进片都比较糟糕或者被宣发搞得更加糟糕(“何以为家”的海报再笑我就要吐了),只有这一部除外。
那部看过无数次的虎口脱险是1966年的,那首听过无数次改编成英文的俄罗斯歌曲Those were the days是1968年,那副Love is...的漫画(画在费尔明持枪时穿的T恤上而我小时候有一款口香糖用来做糖纸整整齐齐地收集过一大叠)也是六十年代美国出版的。这种奇妙时间差最终落实到街头革命;我们所见的革命也是隔着玻璃窗的、隔着银幕的、隔着他人的口耳的。一直期待着这样一个故事,精准、优美,不需要配乐,清楚知道自己在哪里。


4、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1991/ 中国台湾 / 杨德昌
戒严时代的台北夜色和Are you lonesome tonight一样在脑中萦绕不去,少年杀人事件并不比警备总部空荡荡的房间更加惊悚;更在意不同的口音,街头的坦克以及被当成武侠小说一样的《战争与和平》。冬雨的台北植物园,走过非洲芙蓉、优昙华和仙羽蔓绿绒的一道门,出去赫然就是建中。
即使是改成了“请假装你会舍不得我”,能在CCTV6看到杨德昌也算是个意外。但牯岭街彼时还是1991年,上个世纪;我们还要等多久?


5、此房是我造 / 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
2018 / 丹麦 / 法国 / 拉斯·冯·提尔
基本上不是在谈犯罪与杀人狂,是在谈艺术、天才、创造力、自毁倾向与反社会人格(虽然出现了一些领袖但跟Charisma关系并不太大),以及无可逃避的,人与人的关系。还是福柯的那个问题:我们如何判断/规定了正常与异常,如何接受某一些渠道的冒险;在这样的社会规范中,艺术与自由的界限在哪里?古尔德串场,不停地倾诉与质疑,恰到好处的紧张感与吸引力。虽然结尾的宗教主题让人很难共鸣,但终究,你是不是要选择更困难的那条路呢?


6、踏血寻梅 / 踏血尋梅
2015/ 中国香港 / 翁子光
一定要看导演版。而且在过去的一年也许会有特别不同的意义。绝望都市,末世情结。很多很多很多人,你们不懂,他们就是在一心求死啊。堕落、自毁都只是其中的一种形式。



7、我的宝藏 / אור
2005/ 法国 / 以色列/凯伦·叶达雅
大部分女性主义/女性题材的电影都不能容忍的前提下,这部是个例外。虽然类似的情节几乎没有新意,但在社会问题的表达之外,其中对于母女关系的呈现也非常深入而直白;这正是很多作品缺失或者扭曲得最厉害的地方。在马克思的信徒之外,佛洛依德的信徒会说一切都是性的;而两性的关系映射在同性中的时候,才最能看出这种结构性的问题。(张爱玲的雷峰塔亦或可作如是观)


8、出租车司机 / Taxi Driver
1976/ 美国 / 马丁·斯科塞斯
时刻让我想起海明威著名的短篇“杀手”。完全不正面描写越战伤痕,却时刻想起其中那句旁观者的感叹,He must have got mixed up in something in Chicago. 美到哭的不仅是璀璨的纽约夜景,更是这种叙述的笔力。


9、楢山节考 / 楢山節考
1983/ 日本 / 今村昌平
2010年代最后一部是今村昌平觉得很满意。一如既往的深刻、触目惊心并且美。不过,俄狄浦斯情结也好,楢山节考也好,孝也好,都是在处理与父辈的关系问题;相比之下本国是一个多么压抑和文明的群体——而背后难道不一样是这些吗?

10、最后是今年特殊的机缘所看到的在金鸡百花影展上的几部影片。田壮壮的藏语修复4k版“盗马贼”;以及俄罗斯的“小家伙”、“铅笔”;古巴的“无罪”。在审查体制愈发严厉的时代,几乎惊异于大屏幕上看到的社会批判/历史反思题材内容(甚至反思都不必,记录就好),对此也只能唏嘘了。

如果硬要说的话,今年观影的一个主题大概就是“然后”,在那以后,それから、革命之后,暴乱之后,恐怖之后,战争之后,分裂之后,高潮之后,被抛在世之后。《1984》的第54章,“学习、理解、接受”;这就是了,理解一切,接受一切,原谅一切。这样的觉悟,对于2019年而言也再合适不过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