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31, 2012

2012这一年之:生活在豆瓣

一、读书这件事

 

十本最可一提的书(排名无先后)

奇想 天慟(島田莊司,皇冠文化,2007年)
从来不爱社会系的我,今年居然要推这本吉敷君而不是御手洗君,真是崩坏的2012年啊。
关于对军国主义的反思,岛田笔下的二位君都有做过。而这部书则将主犯设定为了韩裔(滴!泄底!),其忏悔的意味更加强烈。当然责人不如责己,对于这件事我们真的不用太在意。而岛田大神将对于20世纪上半叶历史的反思与社会变迁结合起来,描述着江户城市的变迁(滴!泄底!),艺伎的衰落(滴!)和流动马戏团的消失(滴!)。这种变迁最后瓦解了整个推理和艺术型犯罪──对于某一群人的精密设计,对另一群人而言,那只是日常生活。(滴!!!)
类似值得推荐的书还有劳伦斯·布洛克,今年读的是《黑暗之刺》和《酒店关门之后》。
慢慢开始接受忽略掉推理而去看布洛克笔下的那个城市,几百万个人,几百万种死法,酗酒算什么!
布洛克的书永远是一本都市志好过一本侦探小说。有多少人在看过之后忍不住想喝一杯波旁呢?生活总是在误杀,醉酒,背叛,醉酒,悔恨,以及醉酒中循环的。

2 资本主义的诞生: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一种诠释
(迈克尔・佩罗曼,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作者回顾了整个古典政治经济学上升时期的历史,并将“原始积累”的概念放回到了这段历史。这些鼓吹自由的经济学家不仅鼓吹着通过法令手段来改变家庭经济的结构以实现“自由劳动力”,同时也将“自然经济”描述为效率低下甚至道德败坏。在结论部分作者特别提示:
“事实上,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们都意识到,之所以应该限制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不是因为它的失败,而是因为它的成功。”
这本书完全没有注释(…似乎是出版社的问题),同时某些论证也说服力有限。但是对于我这样经济学外行而言, 此书提供的资料和视角已经足够有趣。

3 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
(阎云翔,上海书店,2009年)
以前读费孝通时,就对于其中描写的房东家庭那种中年夫妻几乎不同床也不对话的关系印象深刻。这本书不仅改变了对于中国农民的刻板印象,甚至也反思了那以“甜言蜜语”(逻各斯传统?)为基础的“感情生活”模式。同时,此书以大量的案例告诉我们,与人们对于“共产国家”的想象不同,“红色政权”对于乡村家庭的影响并不是结构性的,虽然它也在男女关系等问题上造成了相当的改变。只有在“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展开之后,千年以来以父子关系为基础的中国家庭才开始被迫转向一种夫妻主轴的关系。
马克思早就说过了,家庭和其他坚固的东西都要消散。

4 闪灵(斯蒂芬金,上海译文,2011年)
这一本书当然不是我最喜欢的金大人的作品,但可能是因为看过库布里克版的电影,我比较不那么在意恐怖而是“恐怖性”(Horroity?)。什么是恐怖?恐怖可能是资本主义,恐怖可能是集权/寡头统治,金大人的恐怖,在大部分时候来自成年。用佛洛伊德的概念来说,恐怖是“我怎么可以变成爸爸(酗酒、家庭暴力…)”的弑父冲动以及随之而来的“我怎么可以想要杀掉爸爸(对于父辈生活方式的否认和逃离)”的自我厌弃(弑父的反转?)当那位丈夫终于变得像他的父亲一样酗酒并且试图以暴力来教训自己的家人,妻子变得像母亲一样尖酸刻薄但也因为无家可归而无法摆脱婚姻的桎梏,小孩已经预见到了父亲对于家庭的伤害但还是那样的爱他…虽然金大人最终给予了小说以治愈系的结局(与库布里克电影的最大不同),但是我忍不住想,如果银河系观察者看到了这一幕,他给地球的评语还会是Almost harmless么?
今年读的另一部斯蒂芬金是《亚特兰蒂斯之心》:这次不仅仅是一群小孩的成长故事,他们在试着做成年人。六十年代就是如此,斯蒂芬金如是说。是一群萎靡的大学生在挂科即参军的压力之下沉湎于扑克牌的战争,是面对着跛脚同学跌倒在暴雨中哈哈大笑又一起在帮助他的同时自我厌弃。那个麻雀脚丫的图案和六十年代就是如此。

5 马丁·盖尔归来(娜塔莉·戴维斯,北京大学,2009年)
完全不需要写什么的五星书吧。不论从学术的角度还是从阅读的角度。戴维斯不仅看到了这个精彩的故事,并且能够敏锐的发现其中曲折所在:
到底是什么让一个单身多年的妻子几乎是立即的接受了那长得并不太象自己丈夫的男人,又是什么让这个浪荡多年的男人决定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扮演丈夫的角色。这其中对于家庭和亲密关系的理解果然有趣。在现代人看来,这几乎就是一个dare or not的游戏,而且玩到死。
看完书自己的短评是:
“第一下是推其眼光独到;第二下是推其对“日常状况”与“世界景观”的描述。后者尤其使得她对于整个事件的理解有了阿诺一般的说服力。”
眼光独到自然不必提。我更想说的是,在勇于作出判断的前提(别以为做历史不需要下判断)之下,戴维斯以重建16世纪农民日常生活方方面面为自己的判断作出了证明。同时,这一行为也证明了她的一个重要──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是颠覆性的判断:历史可以并且需要一再被讲述。这次她讲述的,不仅是阿诺试图扮演别人丈夫的故事,也是科拉斯讲述这个故事的故事。
只是,在时隔多年以后,一个女人真的能够认出自己的丈夫来么?人脸识别障碍症会影响到人的亲密关系么?

6 江南农业的发展(李伯重,上海古籍,2007年)
五星书。以“保存地力”为主旨的中国农业值得重新认识。在以“一年二作”,“人耕一亩”和“男耕女织”结合的模式之下江南农业经济实际上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否则,如果承认江南地区城市化发展,一个衰落的江南农村又如何能够支撑起这样的发展呢?李伯重的论证自然是有黄宗智在对面。这样的一种讨论实际上反思到的是对于“发展”的认识,以及重新去认识亚洲的技艺型农业。
还很爱李伯重的一个原因是,除了这些使人耳目一新的观点之外,对于如“资本主义萌芽”这样的明日黄花,他也给与了充分的重视与公允的认识
再想“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真是一个具有说服力的论证啊。农村破产-国民政府时期的建设都是沙上建塔-必须要有经济制度的澈底改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不开玩笑。

7 霍布斯哲学思想中的理性和修辞(昆廷·斯金纳,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刚刚发现豆瓣评分才给到4颗星,这不科学啊诸君。
绝对五星级的强悍好书。在注意到修辞学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方式的前提下,该书将常常视为特异人物的霍布斯放到了文艺复兴的传统中,甚至从某种意义上重建了整个文艺复兴的修辞术,而这正是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作为人文(而非科学)主义者的霍布斯必须应对自古罗马开始的“雄辩”传统与“理性”之间的紧张。霍布斯之所以转向公民法,也正是他出于对理性的悲观而转向了修辞术的传统。
要理解“他”必须就必须重建他的整个“过去”,好强大。

8 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霍尔等,商务印书馆,2003年)
作为一本文化研究的教材,该书不仅有霍尔思路清晰的导言,同时还有各种范例和习题(没错!)。对于那些喜欢讨论“套路”的人而言,这本书不仅可以告诉他们关于表征这件事,而且可以告诉他们关于教学这件事。
文化作为一种生产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相当(虽然未必充分)的注意,诗学和政治学的分析途径也为不少人效法。在“文化转向”的前提之下,像我这样对于其理论背景并不熟悉的人通过这本书来获得一种“从头开始看”的梳理是一件颇有收获的事。
后文中的不少案例已经具有了典型意义:摄影作品对于国族性的构建,殖民话语在博物馆中的运用…只是,如何将它不要变成一种“邓小平的体育发展思想”的把戏;以及,对我而言,如何让它不仅仅是一两个外强中干的问号而真正能说出点什么,还真是路漫漫兮。

9 传记文学(第1、2卷)
因为读书地点的变化,这套杂志突然变得唾手可得了(写实)。所以可以不是查资料,而是当成一本刊物来看。
遥想当年这边厢在组织各级政协编写文史资料 ,那边厢在编写这本被李敖骂作“自我陶醉而延年益寿”的期刊,总之都有些话说前朝了。只是这边是“尽弃所学”,那边却是“山河变色”,很多初读来不知所谓的文字,到最后才发现都是在说大事件。
其中有很多有意思的细节。比如对于童学的回忆提示了为数不少的趋新的小学教师;比如从某地到某地需要多少时间;比如什么样的地方官可以让百姓切实感觉“解民于倒悬”;比如一个被认为专制的“党国”要在党部不能活动的某地要如何作为一个“国家”去战斗。
在饭桌上曾经听到当时人回忆某某风波,关心到当时军队中的权力斗争。那时候我才开始意识到,自由啊民主啊,跟某些事件的发生到底有多大的关系呢。
日瓦戈医生哀叹于理想的物化,希腊变成了罗马;倒过来,革命也会变成革命情怀。

10 亚洲华文散文的中国图像:1949-1999(钟怡雯,博士论文)
虽然由于学科差异有很多不能理解的地方(比如“亚洲”包括什么,为什么“散文”可以成为一个题目),这本论文也是属于给人留下的印象大过其本身想要研究的问题。
就我个人而言,散文恰好是我了解最少的文体,这些作家和刊物(神州、三三…)也仍处于不那么容易读到的范围。这本论文的梳理和评说正好可以弥补这些缺憾,更重要的是从某个角度重温了这段历史和心境。
此外,出于对于一种“形象”的兴趣,作者所选择的群体那“求之不得”又“寤寐思之”的情境非常适合用来考察“想象”和“记忆”。虽然这么说未免刻薄,但这正是理想的“乡愁”吧。陈医生早就唱过了,不如不见

顺便说说:
1、12月看书最多,当然是感受到了“一年读书怎么能不过百”的压力;
2、由于今年经历了常驻地由P大图书馆到旦大图书馆的转变,所以读书风格在下半年有稍许变化;
3、更大的变化则是告别了宿舍生涯,科幻小说与恐怖小说数量锐减…(未知导致恐怖,所以本格/新本格也不太碰,妖怪推理神马的更是束之高阁;而社会系照读无误这就是:正义感战胜恐惧)
4、因为年中的台湾之行和夜间读书选择障碍,又大致把60-80年代的琼瑶小说翻了一遍,惭愧惭愧;
5、还有很多足可推荐但对我而言影响度(造成话题和改变观念)不是那么大的书,参见随时评星即可;
6、明年继续奉行“书要一本一本读”的观念,不仅要多翻材料,还是要多读书,读好书啊~

二、观影这件事

由于豆瓣电影的关系,只能通过阅读DNA来告诉我一个今年观影大况:
全都是风 2012年共看过67部电影。其中五星电影14部, 10月最消遣看了12部, 平均 5.45天一部电影, 详细数据点击这里。
(这是13天前的数据,由于有3000多人排队我就不强制刷新了;直接十大吧)

1、大菩萨岭 / 大菩薩峠,1966,冈本喜八
对于描写幕末时期的黑白片完全缺乏抵抗力。如果考虑到这部电影改变自连载了23年之久的同名历史小说,更不得不佩服编剧桥本忍的能力。
关于这部电影“东遇西”已经有多篇长篇影评,所以基本没有再说的必要。电影分段和镜头都很干净,仲代达矢的演出也无可挑剔──只是爱煞了他的样子,魔性倒好像没那么足了~

2、甜蜜的生活 / La Dolce Vita,1960,费德里科·费里尼
这部电影也是已经有了足够多的声誉与评论以至于不用多说的(其实是自己气不足有点写不动了吧…),关于费里尼自己的评论看这里。我猜想这部电影至少还需要看一遍。特别想要推荐的是,第一画面真心漂亮,第二里面有Nico(对,the Velvet underground的那个Nico)的镜头。
另外,今年还看了一部有向其致敬情节的电影:托斯卡尼艳阳下,对我自己而言有特别的意义。她在这栋房子梦想过一场婚礼与一个家庭,而这都实现了──婚礼是她的雇工的,家庭是她的朋友的。这是值得推荐的地方:梦想总会实现的。虽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3、钢的琴,2011,张猛
去年被风同学推荐了一年的电影,这才叫爱呀!
对于国营工厂子弟学校毕业的我而言,这部电影终于弥补了一个缺憾:即,此前似乎都没有一部足够好的电影来描述这与意识形态相纠葛,曾经轰轰烈烈并且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国营工厂”。贾樟柯的二十四城记,在我看来只是一个不成功的尝试。钢的琴着眼在一个东北工厂的最后记忆和发展改革之下的个体生命。当最有力量的工人阶级迅速成为了时代的落伍者,我们只能够抽一根烟,看着它们倒下。
另外,与吾乡不同,东北工厂中的苏联因素浓烈的很多。这些当然算是那一代人的集体记忆;然而如果是写到“我们厂”,所谓南下干部,支内青年…都还有大把的故事可讲;涉及到保密问题的三线建设又有不同,哪里只是青春和恋爱可以解决的呢?

4、钢铁苍穹 / Iron Sky ,2012,季莫·沃伦索拉
Laibach乐迷必看之作。熟悉这个乐队的人都应该知道这句名言:“我们是纳粹,正如希特勒是画家”。所以,反讽万岁。这是一部可以恶狠狠的吃着足以毁灭任何野蛮人的万里长城的炸鸡块与薯条看到情绪高涨high翻天的电影。
严整宏伟的太空景观(如果是正宗科幻迷的话看预告片就够了)和荒诞不经的人类故事形成了绝妙的讽刺效果。吐槽美国,吐槽苹果。一本儿童读物早就告诉我们了,恶魔最怕的就是笑;笑拯救世界。当America的那首恶搞国歌响起时,我知道在NATO轰炸南联盟的十余年后Laibach终于实现了他们的复仇:
The end of history.

5、遗忘列宁 / Телец,2001,亚历山大·索科洛夫
绝美的光线,色调与配乐。老人如诗人一般的呓语,重新塑造着关于列宁的印象。摘录一段评论的文字:
死亡是索库洛夫最感兴趣的题材,他迷恋于对人的弥留状态和对死亡仪式不厌其烦的描写,通过对已死亡的肉体的细腻表现,展示与之相联系的精神或道德的痛苦。在失去生命的躯体上,集中体现了人类的孤独、宿命与伤痛,言语在其面前显得多余。备受磨难的肉体在他的眼中是真理的载体。以死亡为背景,索库洛夫的探索始于肉体,终于精神。 
 ────以上五星,以下四星────

6 新撰组异闻录:铁 / PEACE MAKER 鐵,2003(动画)
原著:黑乃奈奈繪
关于新选组的爱看来要持续下去了。这部漫画要命的结束在了总司一边咳嗽一边快乐的看烟花,以及池田屋事件刚刚结束的时候(据说羽织的穿着大概也是在这之后就没有了)。铃在节日中独自抱着师父的头哭泣。豆瓣居然讨论到了“时代潮流”;呐,坂本龙马那条船才是时代潮流吧,对于一般人来说尊王攘夷什么的,到底有多大的意义呢?为了一直冲向前的西造君和温柔的笑着的冲田sama,好好活下去吧!

7 他人之颜 / 他人の顔,1966,敕使河原宏
音乐武满徹,美工矶崎新,主演仲代达矢,这部电影真是没得说。
虽然是安部担任的编剧但就我加以而言,与小说相比医生的分量加大并且略显啰嗦,不过,再次重复以上一段,这部电影真是奇异之作。
今年看过的同样有武满徹主刀音乐的还有一部“干花”。原作是目前沸沸扬扬的石原慎太郎,武满徹的音乐与美女的面孔一样难以忘怀。只是这样的作品让我想起了一篇(瞬间暴露年龄的)当年引起巨大争议的小说:《她抽的是带薄荷味的烟》(大概是这个名字,google上好像都找不到了)。那些争议瞬间就被消解、遗忘…

8 戏梦巴黎 / The Dreamers,2003,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关于1968年的巴黎与早年影痴的浪漫记忆。来自美国的观察者看着永远不想长大的漂亮孩子们仍然走上了街头。各自有各自的60年代,美国人说,如果不服兵役就要坐牢;法国人说,你们是在枪杀平民。美国人说,你们是以暴易暴,法国人说,我们要反对资本主义。越战和五月风暴在青春无邪的玉体横陈中各自展开。说实话,我真没觉得是情色片。

9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 Life of Pi ,2012,李安
现代人不仅需要东方来相信上帝,也需要东方来展现新技术的真正意义。当我们着迷于孟加拉虎在3D下的视觉震撼时,跟我爸爸迷恋于家电卖场一排排大萤幕彩电中的老虎头有多大差别呢?派的爸爸说,你要依靠理性来判断信仰;日本的技术人员说,你要给我们一个真实的故事,西方人说,我喜欢那个有老虎的故事。
只是,在爱丽丝梦游仙境中,Tim Burton的3D好像还只是噱头,在变形金刚3中,3D版在刻画太空题材方面很赞,但是落实到地面上的时候仍然有不真实感;到马达加斯加3,感觉3D动画技术已经成熟。这一部算是3D在电影中运用得最为漂亮和不落痕迹。或许,一个时代已经开始了。

10 茶馆,2010(连续剧)
编剧:叶广芩/ 杨国强,一位是描写老满人与民国生活的小说家,一位是关注到晚清民国士人世相的史学家,加上一群老戏骨的出演,使得这部戏(除了在地下党加入以后的情节之外)分外动人。
关于民国和民国粉的吐槽就免了,我只想说两点:1、不管是王掌柜还是秦二爷,在这个变动时代,当爹才是最难的啊;2、关于抗战后接收逆产这件事,当一个国家在外敌入侵之下抛弃了人民,一再迁都之后,民族大义这种事,到底应该如何来维持呢?

三、听歌这件事

 


由于整整一年没有去过Live Bar,开始通过学校的kuke尝试古典音乐,以及无耻无版权音乐的来源从Verycd转到了虾米,这三个转变导致今年一年好像在听歌方面比较的没方向…

1、Schoenberg: Complete Works for Violin & Piano ,2005,Bis
对于现代音乐了解甚少只是觉得勋伯格是一听就很牛的样子…(喂这算什么评论!)

2、RAVEL: Bolero / Daphnis et Chloe / Piano Concerto / Ma mere,1995,Naxos
拉威尔是另一个一经尝试就有兴趣的人物。印象派的明亮与丰富展露无遗,尤其Bolero真是一听到让人激动得想哭的音乐啊!

3、R.STRAUSS: Also Sprach Zarathustra / Salome's Dance / ,1988,NAXOS
关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自然首先来自库布里克的电影然后又来自The Big Bang Theory众宅男的引用。

4、敬!李双泽唱自己的歌,  2008
这张纪念碟在电驴上等了好久,最后在虾米上找到。
关于李双泽和可乐事件都不必多说,美丽岛或者少年中国也是左右为难。我只是很爱李双泽流露出那难得的乐观与豁达:
我们不唱孤儿之歌也不唱可怜鸟,我们不唱消费时代的小清新也不唱流浪的心情。

5、中國現代民歌集,杨弦,1976
这张碟也是在虾米上顺藤摸瓜摸出来的,之前对杨弦毫无了解。
相较之下杨弦别有一番旧时代的飘逸出尘,诗与歌的运用也给消费时代的诗歌提供了极好的范本。据说他在2008年又出现过一次,真是让人神往。
某种意义上说,这两个人都是流星式的人物,如果要继续在历史中存在下去,又该如何呢?想太多…

6、马三立相声作品大全,2002
因为没有了台式机所以不敢用工作电脑挂电驴,因为没有了电驴所以这张碟也只得一个精简版。对郭德纲无感的人第一次发现相声原来这么好听,后来才知道了“买猴”这一段居然塑造了一个我们现在都不知其来历的“马大哈”并且导致了马三立被打成右派(有另说),这些相声不仅体现着一种幽默的结构而且直接就讲述着历史啊。
曾子曰,包子肉多,不在摺儿上。

7、増田こうすけ劇場 ギャグマンガ日和 サウンドコレクション ,2006
日和漫画OST。
从去年开始就爱日和爱到死。不解释。
在面对生活的时候谁也忍不住像风流君一样说一句“一定是打开的方式不对”吧!

8、Asian Flashback / UNDERGROUND MUSIC FROM ASIA
P.S.F.レコーズ / 2008
这一系列迷幻噪音(加上Tokyo Flashback)也是从去年就开始听的系列。继续不解释。

9、香港是個大商場 ,2011,My Little Airport
继续香港社会与社会问题的讨论。“你是浪子别泊岸”,“直到人类灭亡”对于2012年来说都是应景的好听小曲。
「什麼都會過去 
什麼都總會過去」
我像一個失落的港女 
唱k最喜歡唱這幾句

10、3/8,2007,谢安琪
今年独爱的大社会歌姬。“神奇女侠的退休生活”是大爱之作。
可惜我已經退休 得一副老骨老手
只可以間中 幫乖仔去買煙買酒
幫新袍餵狗 幫子孫贖了樓
觀望時代 天天變醜 

────喘气的分界线────

鱼哥哥说我写东西像赶路,真的快喘不上气了。
熊十力说写文章气不足要多吃鸡,写篇博客就要吃鸡了,写本论文鸡们得多难过啊!
──顺便回忆了一下这是2010年的文艺一年记,以及这是经过抢救的2011年记录